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是1953年创立的北京石油学院。如今一校两地,北京和克拉玛依校区总占地面积近8000余亩,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


王铁冠院士是石油地质领域著名的专家,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任教的28年间,见证了中石大与新中国的能源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拼搏进取,更亲历了所在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的发展历程。

地球科学学院作为与学校有着相同年龄的老院系,经过一代代地质人不懈努力奋斗,现在拥有两系一中心3个教学科研单位,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3人。


地学院现共有教师党支部4个,学生党支部29个,其中教师党员96人,学生党员533人。多年来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促师生支部共同融合发展,联动高校、企业、社会三方党建共建,构建起一心、二融、三联、四措的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新模式。


地学院党委始终抓牢思想政治引领,夯实组织建设基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通过“1+3”支部共建,创新支部设置形式,促进教学相长,形成良好的三全育人导学关系。


多年来,学院通过党建引领激发育人合力,聚焦“三全”,聚合“三力”,切实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从顶层设计着手,课内外一体化育人机制汇聚平台融合力。坚持育人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打破课堂局限,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素养、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有效对接协同,形成全方位育人。


凝心聚气,融合发展,助推党建引领下的“双一流”学科发展。 “十三五”期间,地球科学学院聚焦国家油气重大需求,主持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或课题及企业大型横向合作项目8项,获3项国家科技奖项,31项省部级和行业协会奖励。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满足国家油气安全战略需求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已成为国内石油工业上游科技研发的领头团队之一,更是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近70年的建设,地学院形成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他们始终围绕国家油气重大需求和学校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总体定位,坚持化石能源相关地质学科的学术研究型、复合型及应用研究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个核心、两类基地、三段培养和四级递进”的油气地质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效果显著,对国内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面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引领,交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新答卷。

【首播时间】:2022年12月31日21:00
【重播时间】:2023年1月1日6:00、11:00、16:30
【播出平台】: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央视频、CCTV手机电视同步播出
【播出时长】:15分钟
【栏目招商电话】:刘老师13810192610(微信)